莆田城厢:农文旅融合 绘就振兴画卷
2025-09-09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今年以来,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东海片区以“扬优势、破难题、补短板”为主线,打造特色产业片区、深化农文旅融合、布局智慧农业项目,全力推进滨海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特色振兴之路。

片区联动聚合力,两大特色板块“各展所长”

示范片区打破行政壁垒,以“抱团发展”激活资源潜力,重点打造灵川镇“有渔粮”与东海镇“聚禾蛎”两大特色片区,形成“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灵川镇“有渔粮”片区创新构建“1+4+N”发展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书峰、西墩、下尾等村资源。“1+4+N”模式如何运作?灵川镇引入中灵、中淼、尚九鲜等农业企业,流转200余亩荒废滩涂、522亩海域,构建起“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完整海参产业链,并同步推动四村实现“养殖+光伏+研学”多元业态融合。此外,柯朱村还投入200万元建成2座高效养殖鸡舍,进一步丰富了片区“粮”产体系。

东海镇“有渔粮”片区则联合东海、西黄、蔡厝3个产业相近村居,依托千亩连片农田推进土地统一流转,打造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成立农业合作社并规划建设牡蛎加工集散中心,推动产业链从养殖向加工、集散延伸。在此基础上,片区深度融合蔡襄文化、柯潜状元文化,策划“稻香・田园里”食育研学基地,让“农业+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

图片4.png

蛋鸡项目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文旅深度融合,资源变资产激活乡村活力

示范片区坚持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桥”,推动各类资源向文旅业态转化。

灵川镇下尾村依托“花蛤之乡”金字招牌,打造海鲜“吃购一条街”;东进村深挖东汾五帝祖庙文化与非遗“皂隶舞”价值,将千年非遗“技艺”转化为“经济”;桂山村则投入460多万元,建成“田园童梦嬉溪研学项目”与“乡村体验中心”,成为亲子游、研学游的热门选择。此外,灵川镇四村跨村联建种植1000余亩油茶树,东海镇坪洋村种植2000亩油茶树,共同发展油茶经济,既美化乡村环境,又为村民增添稳定收入来源。

图片5.png

“城厢鲜鸡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布局智慧绿色农业,为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在推动农文旅融合的同时,示范片区还聚焦农业现代化,谋划现代智能化蛋鸡产业园及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综合项目,探索绿色高效发展路径。据了解,智能化蛋鸡产业园总投资2.65亿元,规划面积25亩,已建成投产,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养殖全程标准化、高效化;配套的6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拟投资1500万元,利用产业园4.2万平方米屋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700万度,全部用于蛋鸡生产,实现“养殖+发电”绿色协同,为片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图片6.png

智能化蛋鸡产业园初具规模

如今,城厢区滨海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已初见成效,昔日的滩涂变身产业高地,闲置资源成为文旅亮点,传统农业迈向智慧绿色发展。谈及下一步规划,城厢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庆明表示,片区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持续唱响农业“山海经”,全力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城厢区农业农村局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