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桂林乡:无人机打通毛竹“空中通道” 低空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5-09-09   作者:何水树 黄剑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年纪大了,以前守着山林没法砍竹,现在有无人机帮着运,终于能有利润了!”9月3日,在邵武市桂林乡槎口村的竹林间,看着重载无人机稳稳吊起捆扎好的毛竹,飞越陡坡运往山下,竹农李伯明难掩喜悦。这一幕,正是桂林乡借“低空经济”破解竹产业困境的生动缩影。

图片1.png

无人机运输毛竹

桂林乡作为邵武市重点林区,坐拥13.83万亩毛竹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9.47%。但长期以来,山高易灾、林权纠纷、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让当地林业陷入经营粗放、低效甚至失管的困境,槎口村近3万亩竹林中,失管面积一度占比三成,“守着宝库难变现”成了竹农们的心病。

今年8月,桂林乡党委政府主动破局,对接南平工业园区,联合组建重载无人机运输队伍,并根据山区地形定制专属运输方案,为毛竹打通了“空中通道”。在作业现场,Y150型号重载无人机格外显眼,该无人机吊运重量达150公斤,3-5分钟就能完成一趟运输,一小时可吊运1.5吨毛竹,彻底改变了过去人力肩扛手提、一天仅能运20根毛竹的低效模式。

“通过与武夷云无人机合作,我们村已盘活近5000亩失管竹林,实实在在为村民增收,推动竹产业发展。”槎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峰介绍。除了运输毛竹,无人机还承担起竹林精准管护的任务——精准施药、生态养护、智能巡山、资源检测,构建起“竹林抚育提效、林资源开发、低空运输及销售”的完整体系。

“我们正把低空经济打造成解放劳动力、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桂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惠明表示,通过资源整合、专业运营与科技赋能,当地不仅解决了“一根竹”“下山难”的问题,更探索出低空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曾经“望山兴叹”的山区,如今借着科技的“翅膀”实现了“借机致富”。(文/图 何水树 黄剑琳)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