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惠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结合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创新建设了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轻骑兵”——惠明理·乡村文明宣讲小分队,推动宣讲队伍、资源、活动“三下沉”,突出做好“短平快”“鲜活实”微宣讲,在上下联动、整体协同中探索出一条“机制活、队伍精、活动亮、形式新”的乡风文明理论宣讲路径,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有效破解陈规陋习,推动崇廉尚俭、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成功助力惠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获中宣部推广和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健全机制,畅通全周期全流程的“管理脉络”。坚持牵头抓总、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确保资源整合一盘棋、工作推进一条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见行见效。一是高位统筹定方向,机制保障筑根基。联合县直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文明我践行 惠邑扬新风”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惠安县“文明仲夏夜 清风润万家”文明实践暨移风易俗宣传宣讲主题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从主题策划、组织协调、人员选配、活动宣讲等各个关键环节,全流程织密工作机制网络,推动理论宣讲工作跳出“零散化”局限,确保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二是培训练兵强本领,精研业务筑根基。加强惠明理·乡村文明宣讲小分队宣讲队伍日常管理和培训交流,开展“凝聚榜样力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员培训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员、各镇乡村文明讲解员等,以现场授课和实地宣讲的形式进行集中授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宣讲前期策划、备课试讲、媒体传播等宣传宣讲模式,形成一套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和运转高效的宣讲流程,确保每名宣讲员“上讲台能讲、进田间会讲”。三是财政倾斜强保障,基层宣讲添动能。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宣讲队伍的组建、培训、宣讲及购买宣讲设备、学习材料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承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落实宣讲经费补贴,为基层宣讲注入强劲动能,确保理论宣讲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建强队伍,烹制适合群众口味的“精神食粮”。全面整合各类宣讲人才资源,深化拓展“乡村文明”宣讲课堂,做到群众在哪里,课堂就设到哪里。一是突出“主味”,宣讲团集中讲。由县委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抽调干部,联合学校宣讲骨干、文艺宣讲骨干,共同组建惠明理·乡村文明宣讲小分队,分赴全县12个镇、公园、广场、街区等,开展《以厚养敬亲恩 用薄葬树新风》《孝润惠安 德耀海疆》《让婚姻回归纯粹 以文明浸润惠安》等主题宣讲,2025年以来,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巡回宣讲活动100多场次,让带着泥土味、人情味、时代味的理论新风成为惠安大地温润的文明气息。二是灵活“配餐”,镇村干部流动讲。发动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组建“流动宣讲轻骑兵”,骑着电动车、拎着扩音器,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在村口榕树下、戏台旁、渔港码头布设“新风小摊”,现场宣讲解读红白事减负、文明祭祀新规等。印制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海报5000份,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折页、倡议书5000多份,多形式营造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浓厚氛围。三是创新“工艺”,文艺能人多样讲。组织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南音社、民间文艺达人等文艺能人,以田畴为幕、以巷口为台,把“大道理”写成“小曲段”,把“文明语”编进“锣鼓点”,先后创排快板节目《移风易俗新貌传》、小品《红围巾》、三句半《倡文明扬新风》等文艺宣讲作品,把乡村文明、移风易俗知识“唱出来、演出来、舞出来”,通过文艺能人“以艺载道”,使党的创新理论化作耳熟能详的乡音、生动可感的画面。
主题宣讲。惠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筑牢阵地,织密全覆盖全方位的“宣讲网络”。将宣讲阵地从室内场所拓展到广场小区、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学校企业等群众聚集处,实现上下贯通、一体推进,让乡村文明处处可见,时时更新。一是室内阵地传党音。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室内场所,开展《让婚姻回归纯粹 以文明浸润惠安》等移风易俗主题宣讲,联合县直相关单位开展《最是清风传家远》《我们的节日》《种质创新与智能农机革新的双轮驱动》等“惠明理·理论周周讲”乡村文明主题宣讲活动,让党的声音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二是室外流动阵地响政策。充分运用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榕树下、凉亭里、田间地头、体育中心、公园街区、夜市集市,以及村(社区)的“村村响”广播和LED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及时向村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微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宣讲志愿者们进小区、进村组,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开展面对面宣讲和文明志愿服务,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全县刊播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标语近2000条,印发海报5000多份,发放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折页、倡议书5000多份。三是线上云端阵地讲故事。把县融媒体中心各主流平台纳入线上宣讲阵地,打造理论宣讲指尖课堂。依托惠安广播台(FM94.5)、“惠安速报”“文明惠安”微信公众号和“惠安速报+”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报道乡村文明和移风易俗活动新闻、政策解读等,策划拍摄移风易俗系列短视频《文明过节》《文明殡葬》《孝老爱亲》《喜事新办》《整洁家园》《邻里和谐》《诚实守信》等,推动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
创新形式,搭建沉浸式互动式的“展示舞台”。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方式,突破“报告式”传统宣讲模式,把“普通话”翻译成“闽南语”,把“大主题”拆分成“小场景”,让党的声音伴着咸咸海风、带着地瓜甜香吹进千家万户。一是“宣讲+夜市”广受欢迎。开展“惠明理·夜市思享汇”理论夜讲活动,在体育中心、公园街区摆摊设点,推出“理论周周讲”金句墙、“理论知识大冲关”、陈规陋习“消消乐”、移风易俗“拼一拼”等“理论摊位”,吸引市民前往答题学习、盖章打卡,把“烟火气”转化为“学习热”,把“我来听”变为“我参与”,2025年开展“惠明理·夜市思享汇”理论夜讲活动10余场次,受众10000多人,让夜市“流量”就地转化为理论“留量”。二是“宣讲+表演”人气爆棚。组织惠明理·乡村文明宣讲小分队开展“文明我践行 惠邑扬新风”“文明仲夏夜 清风润万家”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结合木偶戏、高甲戏、南音、闽南语方言等戏剧曲艺、民间技艺等优势,组织创作《文明实践在惠安》《惠安好景致》等文化文艺宣讲节目,把舞台变成讲台,把党的政策用快板、歌曲、朗诵、小品、闽南四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唱出来、舞出来,开创一条新时代“理论大众化,文艺进乡村”的理论宣讲之路。2025年,全县12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共计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超2000场,实现活动全覆盖。三是“宣讲+答题”热闹非凡。在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现场搭起“移风易俗知识擂台”,在活动中穿插设计多轮移风易俗知识有奖问答,现场随机抽取观众参与互动;在科学表演秀节目中邀请现场观众参与答题并互动体验科学表演,让科学文明知识入脑入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将抽象的政策法规和文明理念变得可感、可触、可及,实现了宣传引导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深刻转变,真正让文明新风在互动体验中“答”进心里、“落”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