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顺昌县建西镇,薄雾从杉树林间散开,复古的黑色森林小火车喷着白汽,沿着铁轨钻进林海,车窗外掠过挂着晨露的杉树叶。这列沉寂多年的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在林海间,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2024年,福州市连江县与顺昌县深化协作,签订《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协议》,以每年1200万元帮扶专项资金为支点,撬动20余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让“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在共富路上深度交融。依托连江县山海协作帮扶项目专项资金,顺昌县建西镇修复林业文化遗产,打造杉木主题公园,配套完善旅游设施。项目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创收50余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专项资金的“撬动效应”不止于此。在高阳乡大富村,专项资金不仅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更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推进7家民宿高效运营,以近200张床位的接待能力,迎来研学、摄影团队以及各类游客2万余人,营业额突破6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我们这样的高山偏远村,多亏了帮扶资金精准滴灌,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集群,设施好了,游客自然就来了。”大富村党支部书记李焕生说。
埔上镇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顺阳溪畔的“十里九涧·枫杨古道”漂流项目人气十足,50余名村民端起了“旅游饭碗”。帮扶资金精准投向水系规划与设施建设,助力沉睡的水资源变成“流淌的财富”。
山海协作更是激活了产业创新的基因。顺昌县精心打造“灌山海”品牌,将非遗灌蛋与连江鲍鱼、海参进行巧妙的跨界融合,18种风味各异的灌蛋借助各大线上平台走向全国,今年以来销售额已超780万元。
在洋墩乡,游客可参与“观光+采摘+文化”体验,采摘新鲜柑橘,参观柑橘文化展示馆,沉浸式感受田园乐趣;
在双溪街道下沙村,新建成的“畲家院子”民宿集群等项目为游客打造养生膳食、畲药制作、歌友会等畲族文化体验之旅
……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两地协作机制的坚实支撑。连江县与顺昌县党政主要领导互访推进,40余次实地考察、50余项合作事项落地,10名医护骨干、8名专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500余名顺昌务工人员通过技能培训走进连江企业,形成了“高位推动、共谋发展、结对共建”的良好格局。
“顺昌的一系列成果见证了山海协作蕴含的蓬勃活力,未来将继续深化两地协作,力求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共富样板,让这场跨越山海的携手,成为福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顺昌县委副书记陈可兴表示。随着乡村振兴项目的持续推进,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正从“项目合作”迈向“机制融合”,从“单向帮扶”走向“双向奔赴”,谱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