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探寻畲乡振兴密码,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6月30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岩刻红魂·文兴畲乡梦”实践队走进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探索助力畲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实践队与丰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恢笔以及驻村第一书记陈信培合影
厚植竹业底蕴,绽放鸟业新彩
实践队抵达丰田村后,深入调研当地产业。在座谈会上,村支部书记林恢笔表示,丰田村将笋竹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竹林资源,已形成从种植挖掘到加工的完整链条。近年来,更是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笋竹产业升级,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让笋竹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笋竹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促进观鸟经济逐渐兴起。丰田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为观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调研中,实践队就产业技术瓶颈、观鸟设施短板等问题与村干部深入交流,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共探产业升级路径。
实践队与丰田村党支部书记林恢笔以及驻村第一书记陈信培座谈
赓续畲乡古韵,激活文明基因
大腔戏是丰田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宝,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腔戏的发展现状,实践队采访了大腔戏剧团的团长邢承榜及副团长熊生浪。据介绍,大腔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不高,传承梯队青黄不接;经费有限,难以宣传推广。针对这些问题,剧团积极想办法解决。一方面,他们走进校园,开展大腔戏知识讲座和表演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大腔戏的兴趣;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大腔戏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古老的剧种。实践队现场观摩了大腔戏的精彩演出,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让更多观众领略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助力传统戏曲破圈传播。
实践队在丰田村采访永安大腔戏传承人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
丰田村坐拥28356亩林地与1.2万亩竹林,一直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根基。经过采访与调研,实践队获悉:过去,村里的养猪场虽然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守护好绿水青山,村里下定决心拆除养猪场,并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观鸟业。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大家自发成为生态卫士,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中来,让村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如今的丰田村,山更绿、水更清、鸟更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实践队结合调研成果,建议打造特色观鸟路线与主题活动,结合线上直播、短视频推广,推动观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践队参观丰田村自然风光
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让丰田村实现了从“深山无人问”到“闻名四方来”的华丽蜕变。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耕乡村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发展动能。(毕凯乐 徐春妹 林敏/文 戴艺敏 吴贝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