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干部姚和水赴罗源县西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中,他在老桂花树下的石碑上首次看到“倪梅端”的名字——这位1989年从罗源一中考入南京邮电学院的学子,毕业后南下广州,从体制内下海经商,创办嘉音讯通讯有限公司,如今企业版图覆盖粤桂湘渝等地,拥有员工4000余人。
2022年春节,倪梅端返乡探亲,听闻姚和水“真驻实住”推进乡村振兴,主动致电:“姚书记,我是广州的西洋人倪梅端,感谢您为家乡付出!”这份跨越千里的认可,让姚和水倍感温暖:“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杜鹃谷的梦:从构想到落地的乡贤力量
西洋村花卉苗木产业基础深厚,但缺乏升级路径。姚和水提出“以花塑旅,以旅促农”构想,筹备成立乡贤促进会,打造“四季西洋杜鹃谷”。2022年7月9日,倪梅端在福州公务间隙与姚和水会面。面对一叠西洋杜鹃花的照片,他沉思后说:“若能建成,功德无量。”
此后,倪梅端成为项目最坚定的支持者。在2022年10月3日邀请罗源县人大主任、县林业局局长、县工商联主席,以及乡党委书记、包村副乡长等,齐聚西洋村召开推进会;2024年9月14日,他又飞抵福州,召集乡贤探讨杜鹃谷公司化运营模式;同年12月1日,他联合乡贤成立福州花海乡情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杜鹃谷三期工程。在各方努力下,杜鹃谷项目破土动工。
在西洋村福州花满西洋园艺有限公司安酷杜鹃花圃调研(姚和水 摄)
从“看花”到“度假”:全产业链的乡村蜕变
杜鹃花是罗源的“县花”,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种花,而是打造“四季西洋杜鹃谷”,让游客从“单纯看花”升级到“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体验。
杜鹃谷一期155亩土地栽下1.7万多株杜鹃,2023年春天,第一波游客如约而至;二期扩种到4万多株、100多个品种,实现“四季有花看”;2025年,杜鹃谷三期建成后,西洋村成为福州绿化苗木“主力供应仓”,村财收入从2021年的79万元增至2024年的1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26.7%。
乡贤反哺,教育先行:播种未来的希望
“一个地方的未来,在孩子身上。”倪梅端不仅推动产业振兴,更将教育视为乡村振兴的基石:
2023年8月19日,他牵头举办首届优秀学子表彰会,发放1.1万元奖学金;2024年8月16日第二届,表彰12名学子,发放3.15万元;今年8月24日第三届,表彰27名学子,发放8.3万元。每次表彰会,他都亲自电话部署,并尽量从百忙中抽空回乡参加。
在第三届西洋优秀学子表彰会上为优秀学员颁发奖励金(倪月敏 摄)
去年年底,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乡贤促进会正式成立,他当选首届会长。
花开正盛,未来可期:乡贤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三年来,西洋村振兴成果获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90余篇次。姚和水在驻村感悟中写道:“每当春风吹过,漫山杜鹃花开得热烈,我总会想起倪梅端——一个从西洋走出去,又把根深深扎回家乡的人。”
从捐资助学到产业反哺,从教育兴村到文化筑魂,倪梅端以行动诠释乡贤担当。如今的西洋村,四季有景:春赏杜鹃、夏玩露营、秋摘果蔬、冬品羊肉,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让乡村充满活力。正如倪梅端所言:“乡愁不是回忆,而是让家乡变得更好的动力。”在这片杜鹃花开的土地上,希望正拔节生长。(姚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