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不一的脚印,落在乡野间,丈量着一片片热土下的期盼;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在本子中,书写一个又一个学子的梦想。生源地助学贷款,不只是一项业务,更是她为年轻梦想搭起的桥梁。她是曾凌双,是平和农商银行的一名金融助理,扎根基层,将青春奉献给“三农”事业,用专业、温度与坚守,写下一篇又一篇动人的“助学圆梦篇章”。
助学贷款额度有多少?可以享受哪些利率优惠政策?毕业后怎么还?”这是曾凌双近期回答最多的问题,面对学生、家长的疑惑,她总能用一口流利的闽南语答得明明白白。她深知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于读懂民心,把专业术语拆成“家常话”,将惠民政策变成了乡亲们听得懂、享得上的实实在在福利。
曾凌双(左)为学子提供助学贷款
“我多跑一步,学生就少走一趟”,曾凌双常常挂在嘴边,她总想着把服务做在前头,不让学生为手续担心;全心全意争当乡村“联络员”,一户一户走访辖区住户,不落下任何一名符合助学政策的学子,小小的身躯肩负着扶困助学的重任。在她的“客户信息清册”中,详细记录着每一位学子的家庭情况、学业进展和贷款办理进度,办完业务后常回访、常联系,把客户当“家人”,坚持把每一次服务都做成“暖心工程”,把每一位客户都变成“长久伙伴”。
金融服务“零距离”,移动柜台“搬”上门。她将老一辈农信人的“背包精神”持续发扬,包里装着政策手册、带着移动终端,穿梭在田间地头,为部分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困难学生家庭提供上门服务。今年7月份以来,她已办理助学贷款117笔,金额717.03万元,为多个家庭带去了希望。
春华秋实,初心不忘。曾凌双的助学路,是平和农商银行人践行责任担当的一个小小缩影。而这一个个“小小缩影”成为惠及万千学子的金融力量,截至今年8月底,平和农商银行共推进助学贷款预申请2890笔,占全县预申请数据的90%,作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办行,平和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热心公益事业,厚植“三农”情怀。(平和农商银行供稿)